普京终于松口同意与特朗普会面,消息一出,全球目光瞬间聚焦。然而,一个显而易见的矛盾也浮出水面:这场旨在解决俄乌冲突的关键会谈,真正的当事方乌克兰及其总统泽连斯基,却尴尬地站在了聚光灯之外,活脱脱像个局外人。
这已经不是泽连斯基第一次尝到被边缘化的滋味。明明战火在乌克兰的土地上燃烧,但在决定其命运的谈判桌上,基辅的声音却越来越微弱。
今年2月18日,美国与俄罗斯的代表团就在沙特首都利雅得,围绕乌克兰局势等核心问题举行了会谈。令人错愕的是,作为冲突最直接的参与者,乌克兰方面压根没有收到任何邀请。
泽连斯基对此的反应充满了无奈与愤怒。他公开表示,自己完全是通过媒体才得知这一消息,对此感到极度意外,并强硬声明,任何没有乌克兰参与就达成的协议,基辅方面都不会接受,更不会承认。
这种被“跳过”的处境,清晰地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乌克兰虽然在前线浴血奋战,付出了巨大的人员代价,但其赖以维持战线的武器装备和关键支持,绝大部分都源自美国。这就决定了在解决冲突的重大博弈中,华盛顿的话语权远超基辅。
特朗普重返白宫后,便将推动俄乌停火视为自己任内的重要政治遗产。根据其团队的内部民调数据显示,美国选民更关心的是如何“减少冲突”,而不是如何“惩罚俄罗斯”,这无疑给了特朗普巨大的动力。
为了促成和谈,特朗普打出了一套他标志性的“软硬兼施”组合拳。他先是公开向普京下达“最后通牒”,要求俄方在8月8日之前拿出和平诚意,否则将面临高达100%的关税惩罚,以及对购买俄罗斯石油国家的制裁。
然而,就在期限临近之际,他又突然放软姿态,表示可以与普京会面。这种极限施压后的迅速转向,既是为了展现强硬,也为自己留足了谈判空间。更有意思的是,他此次明确表示要搞“美俄乌闭门会谈”,刻意绕开了传统的欧洲盟友,试图由自己独立主导局面。
面对特朗普的攻势,普京也做出了回应。8月7日,克里姆林宫确认了会晤的可能性,而普京也早已选好了心仪的地点。此前在会见阿联酋领导人穆罕默德时,普京就直言,阿联酋是“一个完全适合的地点”。
这个选择颇有深意。外界曾一度猜测,特朗普可能会借9月3日到北京出席活动的机会,与同样计划访华的普京会面。中国的中立立场和日益增长的国际影响力,使其成为一个理想的调停者。
但普京最终选择了阿联酋。海湾国家与俄罗斯关系匪浅,在西方严厉制裁俄罗斯的背景下,阿联酋和沙特等国依然在石油贸易等方面为俄罗斯提供了不小的帮助。选择阿联酋,既是对老朋友的认可,也为会谈提供了更易于双方接受的环境。
对阿联酋而言,承办此次会晤也是一次提升国际地位的绝佳机会。看着邻国沙特、土耳其、卡塔尔近年来在国际调停中频频露脸,阿联酋自然也希望能在全球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尽管会谈的意向已经确定,但横亘在美俄之间的分歧依然巨大,想通过一次会面就达成和平几乎不现实。双方的核心诉求存在根本性的冲突。
普京的底线十分明确:乌克兰必须实现非军事化,并且永远不能加入北约;此外,已经通过“公投”并入俄罗斯的乌东四地,是俄方用数万人的生命换来的成果,绝无可能放弃。因此,他只愿意与特朗普单独谈,除非满足特定条件,否则不会与泽连斯基坐到一张桌子上。
特朗普方面虽然急于求成,但其提出的所谓将领土问题“搁置49年或99年”的方案,显然无法打动普京。同时,美国在乌克兰也有着自己的利益考量,比如对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的开采权等,这些都需要在谈判中得到保证。
结语
这场即将在阿联酋上演的“特普会”,更像是一次为了各自战略目标而进行的中场博弈。对话本身比无休止的战争要好,因为它至少保留了和平的可能性。但对于乌克兰和泽连斯基来说,无论会谈结果如何,一个不争的事实已经摆在眼前。
在这场由大国主导的冲突中,乌克兰的命运似乎并不掌握在自己手中。当美俄领导人坐下来决定战争走向时,那个在战火中挣扎的国家,很可能依然只能在风雨飘摇中,无奈地等待一个最终的宣判。
元富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