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高校排名洗牌:多元发展开创教育现代化新范式
2025年中国大学排行榜(CNUR)发布的四川高校排名引发广泛关注。这份榜单揭示了四川省39所本科院校竞争格局的深刻变革,传统综合性高校与特色院校的竞争日趋激烈,并呈现出多点突破、多元发展的全新态势。在高等教育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的关键时期,四川高校正以其多元发展格局,开创省域教育现代化的新范式。
榜单显示,成都高校集群优势依然显著,23所上榜院校中,15所位于省会成都。然而,非省会城市高校也表现亮眼,绵阳、泸州等地院校排名显著提升,依托当地产业优势,成功打造出特色学科高地。凉山、阿坝等地高校则凭借民族文化研究,形成差异化竞争力,展现出区域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发展路径。
展开剩余67%四川大学继续领跑全省,位列全国第20位。电子科技大学紧随其后,全国排名仅次于川大6位,其迅猛的攀升成为本次排名最大的亮点。这与学校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学科领域的持续突破,以及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的建设成效密不可分。学校科研经费总量较三年前增长47%,5个学科进入全球ESI前1%,尤其在太赫兹通信技术领域取得国际领先成果。与川大的差距从2019年的全国排名相差12位缩小至目前的6位,充分展现了国家新工科战略的强大推动力。 人才竞争方面,两校在近三年吸引了9位院士级学者,其中5位最终选择加盟电子科大。
西南交通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稳居省内第三、第四位,延续了“双西南”的优势地位。西南石油大学作为能源类特色强校,排名上升至第五位,与四川农业大学共同构筑了前六强的壁垒。
西南科技大学则实现了令人瞩目的“三级跳”,排名跃升至第11位,创下建校以来最佳成绩。作为国家国防科工局与四川省共建高校,学校依托特殊环境物质科学研究装置等三大国家级平台,成为绵阳科技城重要的创新引擎。深度融入成渝绵创新金三角建设,学校与长虹、九洲等龙头企业共建12个产业学院,2024届毕业生本地就业率首次突破65%。在材料科学、环境工程等学科领域形成明显优势,其核废物处理技术已应用于多个国家重大工程项目。
乐山师范学院的崛起更是令人惊喜,以黑马姿态跃居第28位,打破了师范类院校的排名纪录。该校创新师范文旅培养模式,依托峨眉山-乐山大佛双遗产资源,开发出全国首个世界遗产保护微专业。其师范生教学能力连续三年位居省属院校首位,2024年公费师范生录取分数线甚至反超多所一本院校。此外,学校与东南亚国家建立6个海外实习基地,国际汉语教师培养数量位列西部师范院校前三。
这场四川高校排名的变动,是双一流建设与区域发展战略深度耦合的直接体现,也预示着四川高等教育正朝着更加多元化、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
发布于:四川省元富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