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驻印度大使馆消息,近日,一艘新加坡注册的集装箱货轮在印度喀拉拉邦阿日卡尔西南约80公里海域发生爆炸,船上22名船员中包括14名中国船员(含6名中国台湾船员)。事发后,印度海军和孟买海岸警卫队迅速展开救援,最终18人获救,虽仍有2名中国台湾船员失踪,但此次救援行动让中方对印方表达了感谢。中国驻印度大使馆发言人明确表示,感谢印度海军和孟买海岸警卫队的救援,并希望继续搜救、祝愿伤员康复 。这一事件让中印关系在紧张的国际局势下,有了难得的温情互动。
印度喀拉拉邦附近海域发生爆炸(资料图)
而在经济领域,一场看不见的“战争”却在悄然打响。2025年4月,中国基于稀土相关物项的军民两用属性,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履行国际义务,对7种稀土元素及相关磁铁实施出口管制,出口企业需向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申请许可。这一举措犹如巨石投入平静湖面,在全球范围内激起千层浪,印度汽车业更是深受其害。
印度虽坐拥全球前五的稀土储量,可现实却极为尴尬。其国内稀土开采量少得可怜,提纯技术更是远远落后,在稀土供应链上,几乎完全依赖从中国进口。2024年,印度汽车销量达到430万辆,其中不少是“嘟嘟车”,但随着稀土供应短缺,众多“嘟嘟车”制造厂被迫停产,新车交付日期也一推再推。部分车企为求生存,不得不将电动机工厂搬到中国,或是直接购买中国电动机。
展开剩余66%自中国实施稀土出口管制后,印度多家供应商便通过在中国的合作伙伴,向中方有关部门申请稀土出口许可,可截至目前,尚未获得任何许可。从5月初开始,印度车企就不断预警,若一个月内拿不到稀土,生产线将陷入停工危机。部分印度企业和媒体甚至要求中国“交出稀土”,声称中国掌控全球最多稀土出口市场,应肩负起“保证供应链”的责任,西方媒体也在一旁煽风点火,指责中国将稀土“武器化”。然而,近日,印度车企实在撑不下去,态度发生大转变,不再强硬抗议,而是施压莫迪政府通过外交渠道与中方接触,寻求稀土供应。
莫迪(资料图)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商务和工业部长皮尤什·戈亚尔在6月10日的表态尤为引人注目。他称中国停止稀土出口影响印度汽车制造行业,希望“理智会占据上风,获得稀土的出口许可”。这番言论被不少人认为比美国还强硬,且在有求于中国的情况下,还对中国“泼脏水”。回顾过往,戈亚尔在特朗普发起“对等关税”时,就曾称贸易战是印度“千载难逢的机遇”,还指责中国加入WTO导致贸易混乱。印度每年从中国进口大量家用电器、电子零件等,却从未对中国表示过感谢,反而在特朗普4月对华加征关税时,抱着“吃瓜”心态说风凉话。如今,面对稀土困境,态度却不得不转变,实在颇具戏剧性。
莫迪政府并非没有意识到稀土问题的严重性,其拨付数十亿美元卢比实施“国家关键矿产使命”计划,试图发展本国稀土供应链,摆脱对中国的依赖。但现实是,印度国内稀土加工水平不行,拨款速度也跟不上,稀土生产迟迟未见起色,距离领先水平更是遥不可及。“印度制造”口号喊得响亮,可在实际发展中,却未能正视中国的发展,政府也无力解决稀土产业难题,这无疑阻碍了印度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与此同时,在中国台湾地区,民进党当局领导人赖清德也遭遇了一件大事。货轮爆炸事件中失踪的2名中国台湾船员,再次凸显出两岸同根同源的紧密联系。在国际事务中,台湾地区本就没有所谓的“国际地位”,民进党当局妄图“倚美谋独”,在国际上寻求所谓“支持”,可一旦遇到类似船员救援等实际问题,最终能依靠的还是祖国大陆。此次事件也让赖清德之流明白,“台独”行径不得人心,任何企图分裂国家的行为都将遭到坚决回击。
稀土资源(资料填)
从货轮救援时中方对印度的感谢,到印度在稀土问题上的态度转变,再到赖清德面临的现实困境,这些事件看似独立,实则相互关联,都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下,深刻影响着地区的稳定与发展。在国际关系中,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印度在稀土问题上的态度反复,暴露了其在维护自身利益时的矛盾与无奈;而赖清德之流的“台独”行径,更是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背道而驰,注定失败。未来,中印关系将如何发展,台湾地区又能否认清现实,回归祖国怀抱,都值得我们持续关注与思考 。
发布于:江苏省元富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