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捡到手机,极速送达派出所;老兵听说沐爱受灾,主动捐出万元积蓄;村民房屋被大树砸中,大伙儿协力拉开;车辆“悬空”村道,男女老少齐上阵……6月20日,《温暖宜宾 感动瞬间》栏目组走进筠连县廉溪学校、筠连镇玉壶社区、沐爱镇兴隆村、大雪山镇海湾村,对此前报道的4期节目主人公进行温暖回馈。
他们分别是筠连县廉溪学校的小学生杨皓轩、郝博文;筠连镇燎原村70岁退役老兵周宗贵;沐爱镇兴隆村30余名热心村民;大雪山镇海湾村40余名热心村民。
两少年拾金不昧:不想让失主着急
在筠连县廉溪学校,面对栏目组送上的感谢信和礼品卡,俩少年都显得很腼腆。郝博文说,当时,他和杨皓轩捡到手机后,立即用电话手表拨打了110电话。想到失主应该很着急,他们距离派出所并不远,就立即骑上自行车,把手机送到派出所,交给了警察叔叔。杨皓轩说,拾金不昧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他会继续把这份精神传递下去。
展开剩余77%拾金不昧少年杨皓轩、郝博文
两个班级的同学们纷纷鼓掌,竖起大拇指,为身边的好榜样点赞。
廉溪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向光训表示,学校将持续弘扬师生拾金不昧的优良传统,持续深化开展系列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培养更多品学兼优的新时代好少年。
老兵情怀:一万元背后的“小心意”
在筠连镇玉壶社区,栏目组与筠连县文明办、筠连镇及玉壶社区相关负责人,一同回顾了筠连镇退役军人周宗贵的捐万元积蓄支援沐爱的事迹。
这位北海舰队退役的老兵,得知沐爱镇遭遇灾情后,毫不犹豫地捐出自己的一万元积蓄。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周宗贵动情地说,他感到很痛心,“这一万元虽然不多,但代表着我的一点心意。”
温暖回馈周宗贵
接过感谢信,周宗贵难掩激动之情:“作为一名退役军人,能够为社会尽一份力是我的荣幸。这个时代给了我们太多温暖,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
邻里守望:兴隆村的“生命拔河”
20日下午,栏目组带着满满的心意,走进沐爱镇兴隆村,温暖回馈曾自发组建“最强拔河队”,移除砸中房屋的大树的热心村民们。
栏目走进兴隆村
在兴隆村党群服务中心,温馨的一幕幕接连上演:切西瓜、分荔枝,看到栏目组送上的回馈,村民们相互分享,连声道谢。当投影仪播放出当时的报道时,现场顿时热闹起来。“那个是我!”“你在那里!”村民们兴奋地在视频画面中寻找自己的身影。
村民刘均说:“那天大树砸中我家房子,多亏邻居们及时伸出援手。”他和弟弟刘强再次向帮助过他们的乡亲们致谢。村民张俊感慨道:“兴隆村向来邻里和睦,谁家有困难,大家都会主动帮忙,用行动诠释和谐邻里情。”
接过栏目组送来的感谢信,兴隆村支部书记、主任万伟表示:“这封感谢信将永久保存在兴隆村村史馆,它不仅是荣誉,更是激励,我们会继续发扬互帮互助的好传统,让正能量在村里代代相传。”
众志成城:海湾村的“悬崖救援”
6月20日下午5点,栏目组马不停蹄地赶到大雪山镇海湾村,将温暖回馈的礼品交到村民手里。当一段记录着“众人抬车”的视频在党群服务中心播放时,现场沸腾了起来。
栏目走进海湾村
村民李明双回忆:“那天路过发现一辆越野车的两个轮子悬在悬崖边上,情况万分危急。我立即通知组长,没想到短短五分钟,几十个乡亲就带着工具赶来了。”
视频定格在众人用绳索、木棍合力抬车的瞬间。“20多分钟的紧急救援,我们把车拉了上来。”李明双说,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有需要帮忙的地方,他都会主动伸出援手。
海湾村支部书记、主任周世春说,当天村民们自发带着工具赶来,现场没有一个人退缩。这种守望相助的精神,正是建设美丽乡村最宝贵的财富。
栏目宣推
发布于:北京市元富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